美味的餃子

餃子是華人非常喜爱的傳统食品,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。
因為其外形看上去像彎彎的月亮,因此又叫扁食。每到過年、冬至等節日,中國人都習慣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餃子。

【起源傳說】

相傳餃子是中國的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。

傳說在冬至的這一天,張仲景的家鄉流行感冒。因為天氣冷,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,有的人甚至病死了。張仲景看到了非常難過,決心要為家鄉人治愈他們身上的疾病。

先在一塊空地上架起一口大鍋,將藥材在鍋中熬製好後,向窮人們發放。其實他的藥就是最初的餃子,肥羊肉、辣椒和一些治療感冒的藥材放到鍋裏煮,煮好之後撈出来切碎,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,再放到鍋裏煮,煮好之後给病人吃,每個人兩個餃子一碗湯。人們吃了之後随即身體發熱,耳朵也變暖和了。 老百姓一直吃到正月初一,抵禦了感冒,也治好了耳朵。

正月初一正好就是中國的新年。這一天,人們不僅慶祝新年,也為了慶祝耳朵治好了,於是就模仿*藥方*的樣子做成了今天的餃子,在每年冬至正月初一這兩天煮著吃,來紀念張仲景和他們康復的日子。

到現在,1800年過去了,但這個故事仍然在民間流傳,雖然在今天,我們不用餃子來治療凍傷的耳朵,但是餃子卻已經成為了人們最喜歡的食品之一了。

【風俗文化】

在華人的家庭,大年三十包餃子已經成為各家各戶過年的重要節目,餃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,等到半夜才吃,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。 吃餃子取*更歲交子*之意,*子*就是*子時*,相當於23:00~01:00,*交*與*餃*發音相似,有*喜慶團圓* 和 *吉祥如意*的意思。

另外,餃子長得像元寶,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*招財進寶*的意思。 並且餃子有餡,方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,寄託人們對新一年的希望。 最常見的是包幾顆糖,幾顆花生,吃到的人在新年裏就會*甜甜蜜蜜**健康長壽*。 新婚夫妻吃到含棗子的水餃,是祝願他們早生貴子的。 有些地方的人在吃餃子時,還要配其他的食物圖個吉利。 譬如吃豆腐,就會象徵全家幸福;而在臺灣,人們會吃魚丸、肉丸和髮菜,象徵團圓發財。

後來,不僅僅是在過年,平時家裡成員團聚時,人們也會包上一頓餃子,取團圓的意思。

餃子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,也成為華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。

做法:
餃子的做法有煮、蒸、煎、炸等。  最常見的,是煮餃子。  餃子最重要的是餡料,又分為肉餡和素餡。

【肉餡的做法】
首先要把肉切碎,做之前要先加一點水拌一下,然後加入蔥花、薑末、花椒粉、雞精、一點醬油、料酒,之後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,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麻油。 素餡和肉餡的做法類似,不過需要把蔬菜的水份去掉。 通常會有韭菜餡、白菜餡、香菇餡、芹菜餡等等。

餃子皮的做法非常的講究,首先要把一個個小麵團桿成薄薄的一層小圓片,然後把餡放進去,把麵皮對折,然後沿著半圓形的邊緣,從這頭到那頭,要捏均勻,這叫*捏福氣*,這樣捏出來的餃子很像古代的元寶,技術高的人還會捏成麥穗的樣子,象徵來年大豐收。

現在 我們要來煮水餃囉..

首先要把水燒開,然後把餃子放進去,不要一次放的太多,不然會把餃子煮爛。 然後蓋上鍋蓋,等著煮沸騰了,用平鏟沿著鍋的邊緣推下去,以免餃子粘到鍋底,然後往鍋裏再加一點涼水,等到沸騰了以後再加,一共加三次,餃子這時完全漂在水面上,最後可以關火盛餃子出來吃了。